English

纺织业再次成为内蒙古的“摇钱树”

2000-08-08 来源:光明日报 杜弋鹏 我有话说

本报讯曾被誉为“摇钱树”的内蒙古纺织业再次根深叶茂浓荫匝地,为当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:1999年前10个月,全区纺织行业实现利润1.16亿元,比上年同期增盈8900多万元。

然而,这棵“摇钱树”从90年代初开始枯萎得连一个子儿也“摇”不下来,虽然还有一些赢利企业支撑着,但是全行业亏损把棵“摇钱树”变成了“要钱树”。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踏踏实实两着棋,内蒙古纺织行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,改变了以毛纺为主的单一发展模式,羊绒业的资源优势和加工优势在内蒙古日益形成,全行业效益开始逐年回升。1999年,鄂尔多斯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7亿元,利税突破3亿元。鹿王、仕奇等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壮大起来。

“摇钱树”变成“要钱树”是在90年代初发生的,从那时起,内蒙古突出进行毛纺织工业的结构调整,压缩工艺落后的纺纱能力2.8万锭,压缩毛条生产能力4800吨,一大批亏损严重的毛纺企业在破产重组中销了号,内蒙古一、二、三毛纺厂被国家列入实施破产重组序列,盘活资产17亿多元。此外,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使国有资产得以优化配置,闲置的生产能力通过与市场、资金的对接重新活了起来。仕奇集团兼并内蒙古第二毛纺厂后,对老设备进行更新改造,转而生产高支纱面料和高档精纺面料,还开发了稀有动物纤维面料等新产品。内蒙古第三毛纺厂破产后由中国服装集团整体收购后,成为中国服装集团重要的动物纤维面料生产基地。鄂尔多斯集团兼并伊华联合毛纺厂后,投入5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,转向生产高档面料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